跳到主要內容區

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logo 

:::

【教師】恭賀本所鄭明中教授及畢業校友張月珍老師出版《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研究:聲學分析與聲調標記》

發佈日期 : 2024-12-25 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4-29

 

 

恭賀本所鄭明中教授及畢業校友張月珍老師出版《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研究:聲學分析與聲調標記》

出版年:2025年(初版)(ISBN: 978-626-393-172-5)

 

 

 

鄭明中

  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語言學博士,目前為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,學術專長在於國語、閩南語、客語之語音與音韻研究。鄭明中教授長期致力於客語語音研究,目前已發表客語語音與音韻相關期刊論文六十餘篇。

 

張月珍

  為英國Ulster大學英語教學碩士、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語言學碩士,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語言學博士,學術專長在於英語教學及客語語音研究。張月珍老師曾獲108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客家語字音字形社會組全國特優、101年及108年全國語文競賽苗栗縣複賽客家語字音字形社會組第一名。

 

專書介紹

  由古根漢(Philip Davis Guggenheim)執導,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主演,並於2006年上映的電影 An Inconvenient Truth(臺灣譯為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,大陸譯為《難以忽視的真相》),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,尤其關注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議題。有趣的是,不論臺灣或大陸對於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,恰巧充分反映本書所探討的主題,即漢語方言聲調調值標記。

  在漢語聲調調值標記議題上,資訊科技尚未發達之前,發音人的「口說」及調查人的「耳聽、手記」形成聲調調值描寫的主要方法。然而,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分析工具的快速發展,大量研究開始利用「聲學分析」的模式來記錄聲調調值,並與「傳統調查」的描寫結果相互比較與驗證。本書即以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為研究標的,並擴及至臺灣其他客家話及廣東梅縣客家話。研究發現,「傳統調查」中低調類聲調,在「聲學分析」中卻顯示為高調類。這種現象不僅見於本書所涉及之客家話,也及於眾多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,乃至其他聲調語言。這種「傳統調查」與「聲學分析」的不一致現象,可以說是一個學界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,但卻更是一個學界「難以忽視的真相」。

  語言學界普遍認同喬姆斯基(Noam A. Chomsky)對於語言研究提出的三個「充分」要求:充分觀察、充分描寫、充分解釋。本書充分觀察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的相關文獻,依據觀察結果,並加入其他客家話及其他漢語方言,達成針對問題的充分描寫。本書最後也從發音生理限制、語音學與音韻學的差異、聲調產製與感知的不對稱性、聲調對立與排擠,及中古漢語平聲調的語音特徵等面向出發,針對低平調在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上調值描寫的不對稱提出解釋。本書希望能夠作為引玉之磚,將研究結果拋出,一方面除就教於語言學及語音學專家學者外,二方面更希望能夠引起學科整合的關注,讓「傳統調查」與「聲學分析」的結果能夠更為貼近,相輔相成。

 

瀏覽數: